3月19日至20日,2014年中國文聯文藝志願服務工作會議暨中國文藝志願者協會一屆二次理事會在廣州召開。會議期間,全體與會代表前往番禺區南村鎮,考察當地文藝志願服務基地和各類文藝培訓輔導項目,中國文聯文藝志願服務團還帶去了“送歡樂下基層”慰問演出,薑昆、劉全利、殷秀梅及中國文藝志願者協會諸多理事都參加了此次慰問演出,活動不僅豐富了當地居民的業餘文化生活,而且為大家的交流創造了更加輕鬆愉快的氛圍,增進了大家的瞭解,深受大家歡迎。
  據瞭解,自2012年5月中國文聯啟動了文藝志願服務後,廣州市文聯積極響應中國文聯、廣東省文聯的號召,把文藝志願服務工作當作“龍頭工程”、“一號工程”,在2013年3月4日率先成立“廣州市文聯‘一家親’文藝志願服務團”。中國文聯有關領導在進行全面調研後,充分肯定了廣州市文聯的做法,並選擇廣州市文聯與中國文聯文藝志願服務中心共同在廣州承辦這次會議。目前,廣州市文藝志願服務已形成“全市統籌,分級推進,層層覆蓋”的文藝志願服務網絡體系,全市性、有組織、公益性、常態化的文藝志願服務已全面展開。
  ●南方日報記者 周豫
  常態化:抓長效機制推動志願服務規範化
  專聘“智囊團”出點子
  昨日下午,在中國文聯黨組成員、書記處書記羅其琰的帶隊下,20多位中國文聯文藝志願者來到番禺區南村鎮文化中心,門口舞龍舞獅熱鬧非凡,吸引了大量市民圍觀,一名位來自沙灣鎮文化體育中心的退休人員還特意趕來,“我知道這裡有很大型的文體活動,過來一是自己學習,也是為了和書法、攝影愛好者交流。”來自南村文聯的書法愛好者廖先生表示,“這種活動對我們而言是很好的學習機會,對書畫愛好者也有促進、提高的作用,現在中央都在號召文藝下基層,我認為是件大好事,讓我們有更多的機會接觸行業大家。今天我特意早早就來了,我的作品也已經掛在了大堂,希望能接受指點。這樣的活動我們之前和市文聯也有合作,現在也在常態化。”在廣州文聯主席喬平看來,廣州是個非常有志願愛心的城市,在眾多志願者隊伍中,文藝志願者是一支不可小看的力量。“文藝是民族的根和魂,和人民群眾的生活密切相連。在物質文明豐富的同時,他們也會更嚮往精神生活,所以我們希望文藝志願服務能夠成為‘志願之城’一道亮麗的風景,讓百家藝術走入百家是一件非常有意義的事情,希望以文聯之力推進一種文藝志願服務的潮流。”文藝志願服務不是“藝術秀”,更不是一時“運動”,為此,從去年開始,廣州市文聯開始狠抓長效機制建設,推動文藝志願服務管理由鬆散型向規範化轉變,文藝志願服務活動由階段性為主向經常性活動轉變。去年8月份,廣州市文聯成立最高層次的決策咨詢機構——“專家咨詢委員會”,並聘請40多位國內外文藝名家任委員,為廣州文藝志願服務出謀獻策。同時,還成立了廣州文藝志願者協會和服務中心,分別負責文藝志願服務規劃、組織、協調和志願者的招募、管理、培訓。在廣州市文聯,還有個文藝資源中心,專門負責對文藝志願服務成果進行宣傳推薦和展示交流。
  為了進一步完善政策制度,廣州市文聯先後出台了《關於廣泛開展文藝志願服務工作的意見》、《廣州市優秀文藝志願者(集體)評選表彰暫行辦法》等文件,與廣州市出台的《廣州市志願服務條例》、《新型城市化背景下廣州建設“志願之城”工作實施方案》等重要文件配套,與市相關部門合作,力爭將廣州創建成為具有全國示範意義的“志願之城”。
  社會化:企業和愛心人士等都應加入進來
  入社區及籌資金成工作難點
  在參觀指導時,羅其琰指出,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形勢下,既要充分認識到開展文藝志願服務的重要意義,也要增強志願者隊伍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同時創新思維、立足長遠,推動文藝志願服務制度化發展。在昨日下午的中國文聯文藝志願服務的分組討論中,關於文藝志願服務如何融入社區和解決資金募集問題成為大家關註的焦點,也是重點和難點。“這是使得文藝志願服務能長久發展要解決的難題。在這些方面,市文聯也做了些嘗試,我們把文藝志願服務的重點放到了農村和社區,讓服務更好地接近群眾,通過與社會愛心人士特別是大中型國有企業結合起來,獲得支持,使得經費問題得到保障,同時加上政府的一部分經費,使得文藝志願者在開展活動時能施展拳腳。”
  目前,廣州市文聯文藝志願組織擁有總團1個、分團63個、服務隊16個、創作基地15個。截至目前,累計開展各類文藝志願服務1000多場,惠及群眾10萬多人次。特別是廣州市文聯“一家親”文藝志願服務團正式成立以來,僅市文聯本級以平均每周2場的頻率組織開展文藝志願服務已近70場。喬平也意識到,雖然目前廣州市文聯文藝志願者隊伍初創的形勢很好,也得到了各方響應,但在登記、管理、表彰等方面還有提升空間,“我們打算在表彰文藝志願者的基礎上,也要更好地進行宣傳,讓文藝志願者能夠找到學習的榜樣;同時也要在黨委政府支持上加大力度。”他提到,十八屆三中全會對志願服務提出了更高要求,中央也特別重視,這是實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平臺和載體。作為市文聯,要進一步得到支持,使之在政策、經費、制度上得到保障,讓志願服務能夠長效、持久地開展下去。
  ■專訪
  廣東人自娛自樂也是文化滋養
  中國文藝志願者協會主席薑昆:
  南方日報:您如何評價廣東的文藝志願服務,它有哪些特色?另外,如何把握基層文化志願服務中的雅俗問題?在全國範圍內,文藝志願服務的隊伍建設和資金募集方式有沒有地方能做出一些經驗可供借鑒的?
  薑昆:廣東的文化特色尤為鮮明:首先,廣東文化自娛自樂現象非常強。過去郭沫若先生講“萬家燈火萬家弦”,以往我們不相信,結果我們一走到下麵,無論到了江門、佛山、番禺等地方,發現還真是這樣,都在唱粵曲,一唱就唱45分鐘,這樣活躍的群眾文化生活在全國都是少見的,這本身也是一種文化熏陶和滋養。很多北方來的文化工作者,真的需要靜下心來聽一聽,聽聽什麼是子喉、什麼是平喉。
  另外,廣東的移民文化尤其是在深圳,已經有了特別鮮明的特點,作為改革開放的“橋頭堡”,在這時候,的確有必要強調文化的“正能量”,來自不同階層、不同的文化需求也是有不同檔次的,在當下的文化氛圍中,雅俗其實並沒有很明顯的界限,但低俗的東西一看便知,我們要相信廣大老百姓的眼睛。俗文化有時候也是特別貼近市井、貼近生活的,所以千萬不要一提“俗”就不高興。在這方面,文藝志願者也需要有一定把握。
  現在國家有一部分財政支持,但不多,現在各方面都需要錢。所以,我們更多提倡資源服務的精神,國家需要文化的地方實在太多了,指望用國家在文化產業上的扶持資金支撐整個文化發展也是不現實的,需要方方面面的支持,志願者不計報酬,吃飯還是需要花錢的,所以全社會共同來做,才能做得更好。
  南方日報:志願者服務因為經常下鄉演出,流動性比較大,在建立長效機制上有什麼方法?
  薑昆:說句實話,指望我們這批演員長期地、即使是天天到一線演出,中國也走不過來。中國有3000個縣,每個縣走一天也得要3000天,得要10年,再過10年我都要80歲了。所以,指望他們是不可能的,他們只起一個帶頭作用、表率作用,以此呼喚更多的尤其是地方的包括省級、縣級的社會上各種文藝團體,都要有志願服務的精神。
  南方日報:現在文藝志願服務中年輕人的積極性高嗎?比例如何?當下文藝志願服務的開展還存在哪些困難?
  薑昆:比起老同志還是少了一些,我希望年輕的文藝工作者早一點走進來,我相信你能找到幸福。另外,我希望大家一定要把文化產業和文化事業嚴格區分開來,文藝志願服務是為了在全社會推廣一種精神、傳達一種能量,在塑造人的心靈上盡我們所能。那是不是所有的文化藝術團體都要走到一線、下基層呢?那產業需要賺錢啊,產業不能和事業混淆啊,否則容易死出毛病啊。就像我寫了個相聲周圍你的人說不錯,並不意味著我所有的相聲都要走這條路。個案不能當成全部,既然是多元文化促成的社會,要考慮文化的多樣性,整個社會光是志願服務也是不行的。文化產業必須做,否則社會經濟發展支撐都缺乏後勁。  (原標題:讓陽春白雪入山野 讓文學藝術接地氣)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ekklptp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